臺師大EMBA大師講座 蘇憲法分享威尼斯行腳趣
<轉載自經濟日報>
臺灣美術院副院長蘇憲法(臺師大美術系名譽教授)日前獲邀於臺師大EMBA藝文大師講座,以「威尼斯藝術行腳」為題,從建築、威尼斯畫派與六大雙年展、個人旅行經驗及畫作分享,帶領現場師生神遊威尼斯,一探經典人文景觀與特色地標背後的故事。
蘇憲法表示,威尼斯原來是由一百多個小島所組成,以一座座橋連接城的城市,是當初躲避戰亂的人,在潟湖裡以木椿搭建起的城市;一千多年來,現存有四百多座橋,但只能走路,不能行車,橋下留著高高的小孔,成為水路。由於地置位處西方與東方的交界,讓它成為戰略與貿易的要點,進而變身成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重要的貿易、航運以及藝術發展的中心。
在十三世紀末時,威尼斯成為當時歐洲最繁榮的城市,當地的名流豪紳們便以大量的資源來扶植藝術家,便創造了無數人類重要文化藝術資產。因商業繁榮、生活富裕,反映在當代藝術表現上則有「明亮華麗」、「色彩豐富」等特色,在作品中大多充滿了「樂觀主義」的色彩。而威尼斯人比較重視宗教情感,則在繪畫表現出濃厚的宗教色彩與神秘思想。
「時常坐在畫架前一整天,喝著咖啡思考如何創作新的作品。」蘇憲法喜好以照相機來做記錄,在一個場景中,拍攝各種不同的時間與不同的角度;在回家以後,將拍攝的內容篩選,把相片列印出來後,便在畫室裡進行繪畫創作。
隨著藝術形式及主題的多元化,繪畫也日趨多樣化,開始有人透過AI科技來進行繪畫。他認為,專業畫家的作品是獨一無二,有其無法被取代的價值,可被機器複製的東西是沒有太大行情的。
蘇憲法強調,繪畫是一件充滿了不確定性的事情,念書100分鐘,可以考高分,但是畫畫100分鐘,畫出來的成果可能不到90分。繪畫是很快樂的,想怎樣畫就怎樣畫,只要跟著感覺進行創作即可,任何工具與材料皆可應用在繪畫上。除非想追求更高的層次,就得尋求好的老師進行學習。
臺師大EMBA執行長王仕茹表示,藝術家羅丹說過,生活中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。而怎麼去發現美,即是個人內己的修為。此次講座透過大師的攝影眼,讓我們學習到如何關照內心進行城市藝術創作,藉由大師解析作品的色彩運用,亦了解更多的禪意跟哲學。